李成是譽滿中外的不銹鋼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北京科技大學兼職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企業家金球獎。1954年,李成懷著“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工業報國理想,從北京鋼鐵學院(現北京科技大學)畢業奔赴太原鋼鐵公司參加工作,一直到2015年離開中國特鋼企業協會不銹鋼分會領導崗位,他為中國不銹鋼事業整整奮斗了60年。
1997年,中國不銹鋼產量只有25萬噸,占世界產量的1.56%,消費量卻有70萬噸,而國內不銹鋼產量、質量、品種等都無法滿足國內需求,大量不銹鋼材需要進口。不銹鋼生產、消費的各個環節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為了盡快改變我國不銹鋼工業落后局面,滿足國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推動我國不銹鋼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經冶金工業部黨組批準,李成籌建了第一個全國性不銹鋼行業組織--中國特鋼企業協會不銹鋼分會,于1998年2月20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李成擔任常務會長,主持工作。
一、普及不銹鋼知識,創立會刊等宣傳媒體
分會成立之初,急需面向廣大消費者普及不銹鋼基礎知識,提供市場信息,1998年10月李成創辦分會會刊-《不銹》(季刊),并任主編。會刊內容主要介紹國內外不銹鋼新工藝、新技術、新裝備、新應用。每篇文章,包括大量外文資料,都是他親自挑選定稿(至2020年年底已經編發了89期)。2001年1月,分會《不銹一市場與信息》創刊,及時向讀者推送國內外不銹鋼行業市場動態信息(至2020年底已經編發了420期)。2000年,分會建立網站,及時宣傳黨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發布行業最新動態信息,宣傳不銹鋼在各領域最新應用實例。
二、尊重知識和人才,組建專家隊伍
不銹鋼分會為了承擔起政策咨詢、行業發展、推廣應用、國際合作等重任,李成會長牽頭組建一支覆蓋不銹鋼各個領域的專家隊伍。2001年5月6日,分會專家委員會正式成立,主任陸世英(原鋼研總院合金鋼研究部副主任),副主任林企曾(原太鋼集團總工程師),成員包括李成,鋼鐵研究總院知名專家趙先存、康喜范、楊長強、吳玖、韓懷月等專家;專業包括了冶煉、不銹鋼種開發、項目規劃、耐蝕合金、雙相鋼、鋼管、壓力容器、冷軋、復合板、棒線絲材、焊接、標準、信息等。
專家委員會成立之后,為了盡快提高國內不銹鋼生產制造水平,幫助下游用戶解決正確選擇、合理使用不銹鋼的難題,2003年9月,李成任主編,組織專家編寫了出版國內第一本《不銹鋼實用手冊》,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徐匡迪作序。該書內容覆蓋了常識、統計、國內外企業、標準、性能、焊接與表面加工內容,共計160萬字。
2000年8月,專家委員會完成了《我國加入WTO后不銹鋼對策研究調查報告》。2001年7月,專家委員會提出“關于維護和規范不銹鋼市場,提高不銹鋼產品質量的建議”。2005年專家委員會提出限制進口偽劣不銹鋼產品建議,被國家有關部門采納。2011年10月,專家委員會就在市場上采購的蘇泊爾不銹鋼器皿的質量檢驗結果,召開新聞發布會,并寫了專題報告提交。2011年11月,李成、陸世英等專家多次到衛生部反映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不銹鋼制品》國家標準的意見,堅持要求在新修訂的國家標準中明確主體材料須符合國家現行標準,最終被2011年12月21日新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不銹鋼制品》(GB 9684-2011)采納。
為了盡快提高國內不銹鋼生產制造水平,組織專家開展培訓、調研、會議等各項活動,2002年10月,在上海舉辦不銹鋼爐外精煉和標準培訓班;2004年8月,在太原舉辦森吉米爾技術與裝備優化培訓班;2012年12月,分會和國際鎳協會在邢臺鋼廠聯合舉辦不銹鋼專業培訓等。
為了調動全行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2008年,在分會成立十周年之際,李成策劃組織對中國不銹鋼產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專家進行表彰和獎勵,授予分會專家委員會中十位專家陸世英、林企曾、吳玖、康喜范、韓懷月、江永靜、劉爾華、楊長強、朱誠、徐效謙“金鼎榮譽獎”;授予原張家港浦項總經理鄭吉洙、原寶鋼不銹鋼分公司總經理劉安等“特別紀念獎”;授予已逝不銹鋼專家田定宇“終身奉獻獎”。2012年7月26日,以“銘記歷史,展望未來,再創輝煌”為主題的紀念中國不銹鋼工業化60周年大會上,李成組織了對60年來為我國不銹鋼工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專家、單位的表彰活動,大會授予陸世英等6
人為“中國不銹鋼發展杰出貢獻專家”;授予康喜范等48人為“中國不銹鋼發展突出貢獻專家”,授予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為“中國不銹鋼發展杰出貢獻企業”,授予酒鋼集團天風不銹鋼公司等10家企業為“中國不銹鋼發展突出貢獻企業”,授予國際鎳協會北京辦事處等5家單位為“中國不銹鋼發展突出貢獻單位”。
這些表彰活動,對進一步調動了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推動我國不銹鋼事業高質量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加強國際合作交流,促進我國不銹鋼工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知識淵博的學者和履歷豐富的企業家,李成始終把學習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和成果作為加快我國不銹鋼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性任務。走出去學習國外新技術、新工藝和先進裝備。2003年8月和2005年10月,分會與國家冶金規劃設計研究院兩次組團赴烏克蘭學習交流協商引進GOR不銹鋼生產技術。在烏克蘭專家的指導下,這種新工藝很快在國內四川、山東、福建等地企業成功落地。2006年10月,分會組團赴烏克蘭學習無縫管生產研發技術。在分會工作期間,李成先后訪問古巴、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德國、英國、南非等國家,拜訪歐洲不銹鋼協會、日本不銹鋼協會和國際不銹鋼論壇等國際協會。
2005年在外交部的批準下,不銹鋼分會加入國際不銹鋼論壇,為了加強與各國不銹鋼行業組織的合作交流,2007年6月20-22日,由分會和國際不銹鋼論壇共同召集,在佛山召開了世界各國不銹鋼發展組織會議。
與國際鎳協會等相關國際組織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共同舉辦相關會議和活動,邀請國外專家來華交流。2013年9月17日,由李成建議發起,不銹鋼分會、國際鎳協會、國際鉻發展協會、國際鉬協會和中信金屬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國際非正式合作組織“中國不銹鋼合作推進小組”在北京正式成立。
2001年5月,分會與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貿促會冶金行業分會在上海舉辦首屆中國國際不銹鋼大會和展覽會(共舉行了八屆)。國際會議和展覽的召開和舉辦對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對促進我國不銹鋼工業的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洞察國際不銹鋼發展趨勢,推進不銹鋼工業科學發展
1. 調整鋼種結構,合理利用資源
針對我國缺鎳少鉻的資源現狀,李成等專家提出,調整鋼種結構,合理利用資源是關系我國不銹鋼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問題。參照歐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鋼種比例,學習國際先進經驗,大力研發、生產和推廣較低鎳含量或無鎳的現代鐵素體不銹鋼、雙相不銹鋼等節鎳品種。利用國際會議,搭建產學研用交流平臺,推動中國不銹鋼品種結構調整和品種開發。2003年10月,第一屆北京國際雙相不 銹鋼大會順利召開。2004年12月,首屆北京國際鐵素體不銹鋼大會舉行(到2020年底,這兩個會議已經召開了六屆)。
2. 加快工業用不銹鋼材料的開發步伐
隨著工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高端制造業對不銹鋼耐熱及耐蝕合金材料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如超臨界、超超臨界發電設備,環境惡劣的采油設施,LNG船的建造等,都要求不銹鋼行業加快開發能夠滿足特殊使用要求的高等級不銹鋼。2001年2月,李成會長組織專家與國際鉬協會在北京舉辦“鉬應用技術推廣國際研討會”,同年10月在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召開雙相不銹鋼設備制造研討會。2002年9月,在南京舉辦石化工程建設雙相不銹鋼制造技術培訓班。為了盡快滿足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需求,借鑒國際先進工藝,結合企業當前的工藝水平和裝備情況,提高基礎研究、鋼種開發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能力,為搭建產學研用的國際交流平臺,2014年10月,第一屆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及鎳基合金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到2020年底,已經召開了三屆)。
3. 大力宣傳推進不銹鋼在建筑結構、橋梁和水管中的使用
利用會議、報刊、媒體見面會、培訓等機會,宣傳不銹鋼長壽命、耐腐蝕、免維修、美觀、壽命周期成本低等優點,推廣不銹鋼在建筑、橋梁等領域的應用。組織專家到設計院所進行宣講,編寫翻譯大量的宣傳資料,介紹國內外成功案例。2002年6月26日,分會在北京舉辦了面向奧運工程和建筑業的“不銹鋼優質產品、優秀企業推薦會”。2015年3月,分會在北京舉辦了“不銹鋼助力綠色建筑”論壇和“為建筑節能、增綠的不銹鋼產品”展覽。
為宣傳不銹鋼在水管領域的應用,2003年10月,與國際鎳協會合作編寫了《不銹鋼水管-21世紀真正的綠色管材》宣傳資料,詳細介紹了不銹鋼水管與其他管材比較的優點、國內外成功案例、壽命周期成本分析、如何選材、連接方式等內容,廣泛向業內外特別是建筑設計單位宣傳不銹鋼水管的優點。2006年,分會與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給水排水設備分會、國際鎳協會及國內主要生產薄壁不銹鋼管的優秀企業在北京成立了“薄壁不銹鋼管道應用推進組”。同年7月5日,分會舉辦了北京薄壁不銹鋼管道論壇。通過媒體宣傳,使業內外對不銹鋼水管有了越來越清晰的認識,為今天不銹鋼水管的逐漸普及點燃了星星之火。
4. 引導不銹鋼流通領域的變革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不銹鋼流通領域是經銷商占主導地位,生產企業直銷為補充,大量中間商賺差價,秩序混亂,效率低下。在分會成立之初,李成會長就提出,要在生產和使用環節中間,建立鋼材加工配送中心,以加快流通速度,降低資金成本,提高材料使用效率,規范市場秩序。最先接受這一建議的是無錫大明金屬制品公司的創始人周克明。2000年,該公司從普通鋼材經銷商轉型,開始建立加工配送中心。如今大明已在國內設立了無錫、武漢、杭州、天津、太原、淄博、靖江、泰安、無錫前洲和嘉興10個加工服務中心,并于2010年12月在香港上市,成為國內不銹鋼加工制造行業第一家上市企業。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了加工配送、鋼廠直供和中間商經銷三位一體的流通格局。這一變革,對推動我國不銹鋼行業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