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屬學會于1956年11月26日正式成立。1979年1月,在中國金屬學會第三次代表大會上、組建了中國金屬學會軋鋼學術委員會。
1979年2月,軋鋼學術委員會決定下設9個專業學組,鋼管專業組是其中之一。1982年6月,軋鋼學術委員會下設專業學組增加到12個,新設的焊接鋼管專業組掛靠在首鋼不銹鋼焊管廠,這是焊管學術安委會的前身,成員為:
組長:胡安生;
副組長:李紹繪、姜緒國;
組員:方長生、劉志堅、吳云卿、楊玉壁、賴明道、閻玉賀;
秘書:蘇映霞。
1985年3月,根據中國金屬學會三屆七次常務理事會議決定,軋鋼學術委員會改組為軋鋼專業學會。
軋鋼專業學會第一屆理事會決定,將下設的12個專業學組調整合并為5個學術委員會和2個直屬專業學組。焊管和無縫鋼管兩個專業學組合并為鋼管學術委員會,下設熱軋無縫鋼管、焊接鋼管和冷軋(拔)管3個專業學組。焊接鋼管學術組掛靠在首鋼焊管廠,成員為:
組長:張翰書;
副組長:佟連勛、劉志儉;
組員:陳厚載、許樹溫、林友鶴、李德葆、李紹繪、黃華、于維華、陸勝法、田福生;
秘書:張弘人。
1989年11月,軋鋼專業學會第二屆理事會對鋼管學術委員會進行了換屆調整。鋼管學術委員會下設的焊接鋼管學術組繼續掛靠在首鋼焊管廠,成員為:
組長:張弘人;
副組長:陳厚載、佟連勛、于維華;
組員:林友鶴、李德葆、卞正其、羅宗桓、袁祖勛、陸勝法、馬樹林、張金虎、黃華;
秘書:張金虎。
1994年4月,為了適應軋鋼行業的大發展,軋鋼學會第三屆理事會決定,將一些學術組升格為學術委員會,焊接鋼管學術組升格為焊接鋼管學術委員會,掛靠在錦西鋼管總廠,成員為:
主任委員:佟連勛;
副主任委員:于維華、方長生、吳偉;
委員:李德葆、袁祖勛、卞正其、陳志廣、熊坤、陸國昌、賴明道、張金虎、康志義、路永寶、趙善元、陳厚載、陸衛平、孫瑞華;
學會秘書:趙善元、張金虎。
1998年6月,鑒于企業人員變化,軋鋼學會第三屆理事會對各學術委員會成員進行了調整,焊接鋼管學術委員會成員調整為:
主任委員:佟連勛;
副主任委員:丁曉軍、方長生、吳偉、徐寅;
委員:袁祖勛、祝家承、于維華、陳志廣、熊坤、陸國昌、賴明道、李云江、張金虎、趙善元、路永寶、陳厚載、陸衛平、孫瑞華、賈和利、耿正、王曉香、牟文恒、陳昌;
學會秘書:趙善元。
2001年10月,軋鋼學會第四屆理事會對焊接鋼管學術委員會進行了換屆和人員調整,焊接鋼管學術委員會掛靠在華北石油鋼管廠,成員為:
主任委員:王曉香;
副主任委員:畢敬東、丁曉軍、吳偉;
委員:祝家承、陳昌、陸衛平、任悅、牟文恒、王華生、軒維克、馮耀榮、孫連友、賈和利、杜海申、王平、于恩林、趙永平、王志太、李延豐、劉云、李忠;
學會秘書:楊杰。
2006年5月,軋鋼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對焊接鋼管學術委員會進行了換屆調整。焊接鋼管學術委員會繼續掛靠在華北石油鋼管廠,成員為:
主任委員:王曉香;
副主任委員:畢敬東、丁曉軍、祝家承、馮耀榮;
委員:王利樹、吳松、矯慶春、孫連友、賈和利、王平、于恩林、趙永平、王志太、李延豐、王坤顯、劉云、鄭一維、王昱、鄭磊、韓寶云、史宏德、楊正祖、孫永喜、李懷平、高惠臨、李峰、高秀華;
學會秘書:楊杰。
2010年10月,軋鋼學會第五屆理事會對焊接鋼管學術委員會進行了換屆調整。焊接鋼管學術委員會繼續掛靠在渤海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原華北石油鋼管廠重組后的主管單位),成員為:
主任委員:王旭;
副主任委員:劉玉文、馬秋榮、楊忠文、雷建德;
委員:蘭興昌、韓寶云、于恩林、高秀華、鄭磊、王昱、田鵬、王坤顯、唐子金、劉成坤、付彥宏、魏少軍、孫永喜、董遂慶、陳文豪、李茂津、介升旗、邵毅、周滿春、孫連友、萬宏天、費寬、梁根選、曾其良、趙亞濤;
學會秘書:閔祥玲、李延豐。
2015年10月,軋鋼學會第六屆理事會對焊接鋼管學術委員會進行了換屆調整。焊接鋼管學術委員會繼續掛靠在渤海石油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原華北石油鋼管廠重組后的主管單位),成員為:
主任委員:王旭;
副主任委員:丁維軍、馬秋榮、畢宗岳、雷建德、王利樹、韓寶云;
委員:周滿春、蘭興昌、孫連友、李延豐、陳文豪、劉建偉、王坤顯、黃勇、李忠祥、田鵬、孫永喜、韓毅、呂燕青、李殿杰、張雷、唐子金、張松明、徐鍇、葛兆初、張永青、張善保、羅超;
學會秘書:劉廣川、閔祥玲。
焊接鋼管學術委員會主要活動歸納為:
(1)組織翻譯轉化國際管道下屬論文,出版譯文集9版;
(2)通過網站推動成員日常交流;
(3)反映成員單位對某些標準的修改意見;
(4)學術交流活動,如西馬克梅爾在青島的活動;
(5)為成員單位和其他相關企業的科研和新上項目提供信息和咨詢服務(免費)。